永州今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57.1万亩

来源:汇商农 更新时间:09-09

  为破解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不高的难题,防止高标准农田非粮化,永州市大胆探索,结合丘陵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助推粮食生产。

  做好“高标准农田+粮经复合发展”文章。在缓坡田洞区做好“水”,这类区域重点实施小田并大田,建设排灌渠、稻田开沟,积极推广“粮-油”、稻渔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等模式,稻渔综合种养亩均收益比传统的纯种稻增加3000元以上。在深丘窄谷区改好“土”,这类区域重点是土地平整,进行滴灌站、高效节水灌溉、培肥地力建设,推广“粮-菜”、““稻-再生稻-油”、“粮经饲复合”等模式,在确保“良田粮用”的基础上提升综合效益。

  做好“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文章。结合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等项目,采取三种技术模式,累计投入1.2亿元,实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深耕示范区全覆盖,土壤板结程度大幅改善,耕地基础地力显著提高,将万亩“薄田”变成了“沃土”,打造了新田石羊镇万亩富硒优质稻示范片、祁阳“天龙一号”万亩优质稻示范片、零陵区菱角塘千亩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做好“高标准农田+农机下田”文章。通过土地调型、田间道路建设、下田坡道配置等措施,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扶持粮食种植大户、粮食种植示范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先进行土地流转,耕地租金普遍提高300至500元/亩。大力推行春耕、施肥、灌溉、植保等环节“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1.72%,大大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高标准农田+”模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以粮食生产为“纲”,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4.51万亩,今年全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57.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8.73万亩,总产预计超过300万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