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农耕文化灿烂辉煌

来源:汇商农 更新时间:05-28

  自古至今,吃饭始终是人的第一件大事。古有秦亡之后,刘邦、项羽逐鹿天下,在双方争夺荥阳成皋的粮仓时,书生郦食其向刘邦献策时说了“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今有伟人毛泽东在1959年针对粮食问题,做《手里有粮》四言诗:“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古往今来,人类为了得到食物,在万种艰难中探索农耕与渔猎,不但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孕育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以及包括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诸多内容的农耕系列文化。当神奇富饶的永州大地与农耕与人文融合,便相互辉映,彰显出永州的千种风采和万世风流。

  一、永州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远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永州深藏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蓄势待发。2亿多年左右,包裹永州的大海开始退落,原来凸现在海面的岛屿便成了雄伟的南岭山脉,又有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南麓的潇湘二水,汇流于永州而纵贯全境,用水的灵性与活力滋润着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大地,各种生物在地处**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繁衍开来;又由于永州地质地貌奇特,东南西三面环山,五岭之中有四岭横亘南西,中部耸立阳明山,天设地造一个道县、宁远、江永、江华“天然大温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天然乐土,成为永州人生息和耕作的理想之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永州的农耕文化熠熠生辉:震惊世界的“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发现,奠定了永州农耕文化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世界稻作从何处发源?历来众说纷纭。1995年的考古发掘,发现永州境内道县玉蟾岩12500年的原始栽培稻和14000年的原始陶片,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最早收获,是世界上从事工业生产最早的陶器碎片(烹饪和储存食物用)之一。并研究考证出永州人工栽培稻由长江中游的湖南经江西、浙江向外传播,于3000多年前传到国外日本等地。玉蟾岩一万多年前的原始栽培稻和原始陶器发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划时代标志,使人类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改写了世界远古文明史和中华远古文明史,无可争辩地证明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永州则是中华文明和农耕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已经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万多年或更早,长江文明的发展有可能还超越了中原地区,理由是: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文明,水稻文化一举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核心。当我们把舜帝葬地与玉蟾岩的原始栽培稻、原始陶片以及永州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用方格、圆柱、叶脉纹等各种图形装饰石器、陶器等远古文化遗存联系起来,证实舜帝的耕、陶、渔等3项农耕作业不是虚说,也为墨子所言:“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物产丰富的永州,又因柳宗元的名文《捕蛇者说》而闻名于寰内;柑桔、柚子在其他地方会因霜冻而死,而永州的果树则欣欣向荣;境内种植的各种新鲜蔬菜,因天然而又味美而远销国内外;放牧在山野或圈养的鸡、鸭、羊、牛、猪和游弋在一泓清水中的鲜鱼,皆为外人青睐而厚爱;江永所产的香米、香柚、香芋、香菇、香姜得益于土地中含有硒和锌,因香而流芳于世。不但满足了人们的肚子需求,还衍生出永州餐饮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养生文化以及系列永州名菜。悠久而又厚重历史的永州农耕文化,确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

  二、永州农耕文化兼容并蓄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奇而又美丽的永州大地不但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永州人,同时也催生出博大精深的永州农耕文化。使得这里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且为人真诚实在、率性大气、聪明好学、热情好客。永州男女个个去得田间劳作、下得厨房烹饪,无论犁田耙田、种菜养猪、操刀掌勺、炒煮蒸炖,家里家外的十八般武艺,玩的是样样精通,尤其是永州人的热情好客海内闻名,若有好友自远方来访,家中如无荤菜待客,主人定会将家中生蛋的母鸡杀掉做菜,然后陪客人开怀畅饮自家酿制的米酒,并一醉方休;还有人说“永州人好吃,就是冬天没得棉衣穿,也要寻思先搞点好菜吃”,更有正道消息说“当年国家出口鸭毛偿还外债,永州收购上交的鸭毛和鸭肫数量最多,受到了时任领导的表扬”。俗话说,会吃的人必定会做菜,会做菜的人肯定勤劳肯干,勤快人必定会大力气去种菜种果、去饲养畜禽和鱼。生长于斯的永州先民驯化育成大量优良的农作物与畜禽品种,在当今世界的农产品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卓越作用。永州人不但把原产于本土的籼稻、糯稻、小麦、荞麦、高粱、绿豆等五谷杂粮和银杏、板栗、柑桔、枇杷、梨、柿、柚、桃、梅、李、枣、猕猴桃和香菇、生姜、芋头、冬瓜、蕹菜、大白菜等果蔬以及茶栽培得优质高产,成为全省产粮大市和全国果蔬大市;又把野猪、野牛、野羊、环颈雉(俗称野鸡)、绿头鸭(俗称野鸭)、大雁(俗称野雁)驯化养肥,成为桌上美食;还把异蛇、青蛙、竹鼠(俗称冬毛老鼠)圈养成功,做成特色养殖;更是把原产于墨西哥的玉米,南美洲的红薯、马铃薯、花生、棉花、烟叶、四季豆、南瓜、苦瓜、荷兰豆和辣椒,东南亚的茄子,印度的甘蔗、丝瓜、黄瓜、豆角、刀豆、扁豆,亚洲西南的大蒜、蚕豆,波斯的菠菜,地中海沿岸的莴笋、芫荽、花菜和豌豆(永州称滚豆),北美的木耳菜,西伯利亚的小葱,北欧的葡萄、胡萝卜,非洲的西瓜,伊朗的洋葱种植成永州农耕作物的当家产品,并把这些翻山越岭、飘扬过海,不远万里而来的物种做成了美食佳肴和日常饭菜,其中一个小辣椒就被做成了中外闻名的极致美食。这不仅满足和丰富了永州人的口腹之欲,还极大地影响了永州经济社会发展,其中红衣葱就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智慧的永州先民还把粮、果、蔬、茶、畜和禽的性味归经、功能与宜忌研究得清清楚楚,让后人知道合理搭配,健康和营养饮食。

  永州先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为了维持生命的繁衍与延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辛勤劳作,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食物和烹饪方法,造就了绚丽斑斓的永州饮食文化。原始时代的永州先民最早运用陶罐烹饪熟食的技术,告别了茹毛饮血,改善了食物的口味与营养;战国时代,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永州地区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西晋年间,永州民间广为传播“醋鸡”烹调技艺;进入唐宋以后,永州农耕文化衍生的饮食文化更是步入兴盛时期,李白、柳宗元、元结、怀素、徐霞客、周敦颐等名人在永州留下了大量的美食名作,如唐代杜荀鹤在诗中吟到:“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归来酒倍香。”他将潇湘河傍烹鱼饮酒吟诗的情境描述得生动灵活、回味无穷。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永州美食和菜肴,被文化引力走向辉煌,街上酒楼林立,厨师创新烹饪出永州“东安鸡”、“血鸭”、“喝螺”、“瑶家冬笋炒腊肉”、“酿豆腐”、“红煨异蛇”、“盘龙鳝鱼”、“虎皮香芋扣肉”、“粉蒸灰鹅”、“水岭羊肉”等诸多名菜,还有众人聚餐必上的“合菜”、“全家福”、“瑶家十八酿”等体现永州人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的家常菜。永州烹饪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口味变化多样,清鲜醇浓诸味并重,色香味型俱佳,菜式繁多,工艺精湛,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永州先民还用本土盛产的优质油茶籽油与糯米粉炸出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的糖油粑粑,又将高山茶叶、猪油、生姜丝、大蒜瓣、豆瓣酱、蘑菇等物料,放入清洌甘甜的山泉水,用陶罐熬煮,加入葱花、炒米、花生米、油茶果,便成味道和香气独特,具有驱湿避瘴、消食暖胃之功能,喜获“2016年中国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金奖”的“瑶山油茶”。

  温饱的永州先民,敬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形成延续至今而独具永州特色的“尝新节”、“耍春牛”、“敬鸟节”等农耕节庆活动,活动期间,不分男女老幼,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然后吃新米饭、喝新米酒、吃生姜炒仔鸭和紫苏煮鲜鱼等等丰收美食,大家喝酒划拳、吟诗作对,场面热闹、引人入胜。更有近代专家学者,叹念农耕辛苦,组织美食文化节,笔耕农耕文化,撰写永州农耕与美食文章,其中《舜德文化与文明米粉》一文,以翔实的史料、专业的考证,提出永州米粉早在42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就由舜帝的二妃发明,而非南方的舶来品。

  三、永州农耕文化再创佳绩

  生生不息、延绵万年的永州农耕文化,在历代勤劳智慧的永州人民手中泼墨出雄伟壮丽的画卷,我们放眼丰收季节的潇湘大地,遍地稻谷金黄,漫山油茶熟透,满坡红薯待挖,农家猪肥鱼跃,一派安居乐业景像。在催人奋进的新时代,永州粮协和尹新利、龙训锋、李文东、罗济民、刘翔浩、马汉忠、周太平等为代表的永州粮食人,大胆创新,引进培育并连片种植“天龙一号”等优质水稻,更新粮油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名优大米、杂粮和油茶籽油,全市优质粮油产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有300多个闪闪发光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粮油、“全国放心粮油”,“三品”粮油,“湖南名牌”和“湖南著名商标”粮油,以及国家和省级名优农产品展销会金、银奖粮油,破解了永州农民“种田亏本”的难题,丢掉了永州只买原料的帽子,大长永州人的志气。今日的潇湘大地,优质粮油原料在近1200万亩订单粮油基地生态种植,优质粮油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精深加工,变身为流金淌银的“天龙”、“银光、“ 味百信”、“湘永”系列大米,“金浩牌”茶油,“湘君”系列面粉面条,“华利”系列米粉,“湘妹”系列速冻食品,“天圣”系列红薯粉后,带着永州之野的印记行销天下,誉满神州。在国家、农民、企业“三满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创造出足以传世的荣耀。永州的系列名优粮油及复制食品在全国粮油市场的位置日益重要,尤其是稻米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大米加工50强企业”。业内有“湖南优质大米五分天下永州占其二,外销名优大米永州居首位”的美誉,国家级粮油展会也有“缺失永州不成展”的遗憾;创新奇人湖南大自然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东深谙“和”文化精髓,依托永州油茶、茶叶和中药材三大国宝级资源,开创油茶、茶叶、中药材由传统加工向油药、茶药精细复合加工和副产物循环利用先河,推动三大产业创新发展,公司以综合实力蝉联3届“全国油茶籽油加工10强企业”,本人荣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创新标兵”称号;果粮奇人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将永州的柑桔、玉米、红薯罐头做得风生水起,全球飘香,企业被认定为“全国杂粮加工10强企业”,她本人更是荣膺“柑桔罐头天下第一姐”等多项美誉;酒神胡顺开创新酿酒工艺技术,能够将永州柑桔、茶叶等植物的根、茎、叶、枝均能酿出好酒,并加大研发稻壳、稻草发酵酿酒技术,变废弃物为佳酿。横空出世的“永州粮食现象”,吸引国务院原常务副秘书长、现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等领导和专家、以及省内外2000多位同行前来考察调研和观摩。

  四、永州农耕文化亟待重视

  永州农耕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和辉煌的历史成为永州乃至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不断受到来自他国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永州文化该如何发展?是全球化语境中永州文化新世纪创造性问题。是固步自封,还是兼容并蓄?是割裂历史,还是继承创新?怎样才能保护和原汁原味地把永州文化传承下去呢?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湖南要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锦绣潇湘,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笔者有一下两点想法:

  应该写好宣传永州农耕文化的这本书

  在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永州在持续给力发掘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碑文化、草书文化、瑶族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永州文化的一个系统工程和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建议:对历史悠久且持续创造辉煌的永州农耕文化也要高度重视,加大领导力度。中国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先哲恩格斯也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由农耕文化而衍生的永州餐饮文化、礼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群众文化等等,是紧贴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也是永州文创的富矿。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研究可谓百花齐放、著作汗牛充栋,其中,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另有《周礼注疏》(天官冢宰及其他)、《仪礼注疏》(燕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及其它)、《吕氏春秋》(本味篇)、《四民月令校注》(部分)、《食经》(北魏•卢氏著)、《南方草木状》、《禽经》、《食珍录》、《齐民要术》、《艺文类聚》、《食疗本草》等农耕研究文献,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自进入民国时代,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休,农耕文化研究也就进入“荒漠”时代,有关农耕文化的著作仅有《素食说略》等数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进行农耕文化方面研究的人不多,这方面研究的著述在1979年以前不超过30本;改革开放到1987年以前,这种状况稍有改观,这一时期出版著作100余本,主要都是茶文化研究;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热”和90年代初“旅游热”推波助澜,之后的农耕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个空前高潮,至今共出版著作近1000余本。然而,鲜见有永州学者关于永州农耕文化的著述,最为遗憾的是:舜帝在永州开创的耕、陶、渔等3项农耕文化以及教民美食,却鲜有文人问津。笔者窃以为原因有二:一是恐与《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有关?二是人们都把有吃有、有喝视为一桩太平常的普通事,有如一对在一起打伙多年的老夫妻!相互漠视。永州百姓到是感恩市委、市政府将看似“稀松平常”的“食用油和米粉放心工程建设”,纳入了全市的六件惠民实事之一,几年来一抓到底。建议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激发撰写永州农耕文化作品。

  应该做好创新永州农耕文化的这件事

  一是给农耕文化一个展示平台。市委、市政府确定在“十三五”期间,建设永州“一宫两馆五中心”(工人文化宫,科技馆、博物馆,市政务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鉴于永州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建议在“一宫两馆五中心”内设立“农耕文化区”、“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农耕文化美食区”(设立具有永州韵味的饮食养生房、园林山水餐厅等),搜集和收藏各个时期的犁耙、水车、碾盘、石磨、油榨、石碓等体现农耕文明的农机具,做为馆藏品保护,物化农耕文化主题,以一种独特的、直观的、可感的形式让参观者接受;并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农耕器具,拓展其文化内涵,延伸其文化外延。不能让旅游者认为柳文化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就是拜祖寻根,而对永州文化敬而远之。

  二是创造农耕休闲景点与环境。学习外地经验,因地制宜打造最具永州农耕特色的文创项目。台湾地区创造的精品农耕产业是当前具有世界水平的产业,台湾最具创意的是将农耕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发动民众创新,将农家和农场改造成家庭亲子旅游地,从而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建议从永州地方特色创意,以田园牧歌、小镇怀旧、水上捕鱼、深山采摘、瑶家风情、农耕人文、农耕艺术、农耕之家、怀旧复古等为主题,创造“小而美”的农耕经营哲学,让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的男女老幼,都能寻找到各人自己的农耕快乐。并以“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艺术展现与农耕生活美学风格塑造”为定位,举办全市性的“舜帝农耕节”、“农耕生活节”、“农耕著作朗读节”、“永州美食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扩大永州农耕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建设农耕文化科普基地。古人云:“耕,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是为生存之本;读,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为教化之路。”建议组织大、中、小学校学生,从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家庭农场或农耕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农产品采摘、畜禽鱼养殖等劳作体验,使基地真正成为青年学子学有所得的第二课堂、动有所获的理想场所、玩有所乐的成长乐园。让学生在山水之间做游戏、燃篝火、做野炊,感受一种全新的大自然生活,经历一次体验,感受一次成功,尝试一次创新。在使青少年在享受农耕乐趣的同时,了解农耕活动的历史变迁,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体会科学种田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恩。

  四是创意农耕文化产品包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农耕产品的要求不是再简单地停留在产品的品质安全与味道鲜美方面,而是在选择产品时,更加关注产品的外观及产品的安全与营养。外地如东北大米、新疆伊美乡有机大米、淮安大米均以开启“天下粮仓”复兴之路为己任,大力创意当地农耕文化产品。永州农耕产品的包装,要在永州农耕文化产业的视角下进行创意,遵循绿色环保的包装理念,并在材质选择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在包装呈现过程中渗透便捷、创新的设计灵感,表现出产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指标,提高产品的档次,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动永州农耕产业和农耕文化在传承中再创辉煌。

相关内容